概况

基本情况

【国名】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(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)

【国旗】呈横长方形,长与宽之比为2∶1。自上而下分别为浅蓝、白、浅绿三色平行宽带,在白色和浅蓝、浅绿色宽带之间为两道红色细条。在浅蓝色宽带左侧有一弯白色新月和12颗白色五角星。乌兹别克斯坦于1924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,1952年起采用的国旗与原苏联国旗相似,只是旗面中间有一道蓝色宽条,其上下各有一白色窄条。1991年8月31日通过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独立法,10月11日开始启用上述国旗。

【国徽】呈圆形。圆面上有一只展翅的吉祥鸟,背景是冉冉升起的太阳和碧绿的原野。圆面上端为一颗八角星。星内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。圆周两侧为国旗颜色之饰带捆束的棉桃和麦穗。

【国家政要】总统伊斯兰·卡里莫夫 (Islam Karimov ),1991年12月当选,2000年、2007年、2015年三次连任;总理沙夫卡特·米尔济约耶夫(Shavkat Mirziyaev),2015年1月连任;立法院主席塔什穆哈梅多娃,2010年1月连任;参议院主席萨比罗夫,2010年1月连任。

【自然地理】位于中亚中部的内陆国家,西北濒临咸海,与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毗邻。总面积约为44.74万平方公里。全境地势东高西低。平原低地占全部面积的80%,大部分位于西北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。东部和南部属天山山系和吉萨尔-阿赖山系的西缘,内有著名的费尔干纳盆地和泽拉夫尚盆地。境内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肥沃谷地。主要河流有阿姆河、锡尔河和泽拉夫尚河。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。7月平均气温为26~32℃,南部白天气温经常高达40℃;1月平均气温为-6~-3℃,北部绝对最低气温为-38℃。年均降水量平原低地为80~200毫米,山区为1000毫米,大部分集中在冬春两季。地理位置优越,处于连结东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欧中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,古代曾是重要的商队之路的汇合点,是对外联系和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的活跃之地。乌兹别克斯坦是著名的“丝绸之路”古国,历史上与中国通过“丝绸之路”有着悠久的联系。

【首都】塔什干 (Tashkent)位于锡尔河支流奇尔奇克河谷的绿洲中心,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心和交通要冲,著名的“丝绸之路”便经过这里。它也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。是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交通中心。按人口数量,塔什干是中亚最大、独联体内仅次于莫斯科、圣彼得堡和基辅的第4大城市。常住人口230.93万(2012年)。1月平均气温0℃,7月平均气温28℃。

【行政区划】全国共划分为为1个自治共和国、12个州和1个直辖市: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、安集延州、布哈拉州、吉扎克州、卡什卡达里亚州、纳沃伊州、纳曼干州、撒马尔罕州、苏尔汉河州、锡尔河州、塔什干州、费尔干纳州、花拉子模州、塔什干市。

【人口】3007.5万(2013年4月)。共有130多个民族。乌兹别克族占80%,俄罗斯族占5.5%,塔吉克族占4%,哈萨克族占3%,卡拉卡尔帕克族占2.5%,鞑靼族占1.5%,吉尔吉斯族占1%,朝鲜族占0.7%。此外,还有土库曼、乌克兰、维吾尔、亚美尼亚、土耳其、白俄罗斯族等。乌兹别克语为官方语言,俄语为通用语。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,属逊尼派,其次为东正教。

【简史】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悠久。9至11世纪,乌兹别克民族形成。13世纪被蒙古人征服。14世纪中叶,阿米尔·帖木儿建立以撒马尔罕为首的庞大帝国。16至18世纪,建立布哈拉汗国、希瓦汗国和浩罕国。19世纪60至70年代,部分领土并入俄罗斯。1917至1918年建立苏维埃政权。1924年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,曾是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,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。

湘ICP备10000640号

Copyright2005 ?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